一年一度的上海旅游节正如火如荼进行。大文旅范畴中2024配资APP,有“大地配饰”之称的都市景观也是重要的吸引力之源。
城市更新如何激活死地,塑造更动人的都市景观,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等地有不少实践。
城市的环境决定了其发展的上限。这已成为规划学界的共识。如何实现功能优化,体现资源公平?城市环境品质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也是吸引游客、留住人才的关键所在。
“错位的资源”重新找到价值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钢筋水泥城市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人居环境这一需求的和谐与统一。而被时代浪潮留下的工业区域,如同“伤疤”一样分布在城市的各处,怎样在这里创造新的价值,是城市建设中需要认真思考的环节。
对于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来说,这些用地可谓“错位的资源”,亟待重新找到价值。
高线公园位于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区,整段长度约2.3公里,其中废弃的高架铁道桥距离地面约9.1米,经过二十多个街区,包括一些地标性建筑。
这个项目最初是由一个名为“高线之友”的非营利性组织发起倡议并进行改造的,从2006年到2014年,8年时间里,整条线路完成了从“灰色”到“绿色”的转变。
一期工程主要包括植物景观和走道,利用高架铁道桥的高度差作出高低错落的植物造景,而原始遗留下来的铁轨也成了景观的一部分。
二期工程在添加新入口的基础上,增设观景平台,金属的天桥挑高2.4米,下面种满了高低起伏的植物,游客在桥上的时候不仅能低头感受波浪般起伏的绿色景观,也能抬头眺望远方的城市美景。
三期工程则在公共休闲区做文章,如儿童娱乐区和铁轨步行道。这条大道布满了不同的绿色植物。曾经带有暴力色彩的灰色街区不复存在,这里成为纽约城中极受欢迎的一条游览线路。
无独有偶,在澳大利亚悉尼的中央区域,货物线公园也有类似的华丽变身。城中货运铁道承担着向悉尼市区运入和运出羊毛、肉类和谷物的功能,是连接悉尼中心到城外达令港的重要干道。这条线路在1984年停运,荒废几十年之后,被改建为市区空中公园和走道。目前已开放的北段如纽带一般连接起了市区内的学校、车站以及各种文化、教育、媒体等机构。
曾经荒凉的地段如何焕发出新的力量?设计师在植物绿化方面大量保留已有的野生植物,这样不仅能节省经费也能保留当地的特色。
在设施上也有着完备的考量。公园里有人行道、自行车道、绿色长廊、集成式平台等可供运动休闲的区域。在保留了最初铁路遗迹的基础上,用金属打造的休闲桌椅和路灯遍布长廊,与过去的工业化气息相互呼应。
从无到有妙笔生花
大型公园已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基石,其成功取决于与周围环境的连接方式以及体验方式。从选址到布点,设计师们从无到有,妙笔生花,寻找机会创造一座城市的观景新视角,讲述一座城市及其未来的新故事。
达拉斯市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是美国南部第一大都会。它于2005年发布的“环境政策”,旨在为达拉斯提供一个清洁、安全和健康的环境。规划建设克莱德沃伦公园,便是该市的重要落子。
克莱德沃伦公园处于达拉斯的心脏地带,年游客接待人数超过100万,是这里最受欢迎的公共开放空间。公园架设在Woodall Rodgers高速公路之上,这条公路曾是市区与郊区之间的一道屏障。公园的连接使得城市艺术区与北部高密度社区融为有机的一体。
由于公园设立在366米的狭长混凝土桥上,建筑师在原有边墙的基础上向外拓展,建造了新的立柱,由新建的中心墙体支撑,在立柱上搭建混凝土梁,并按组排列减轻桥梁的负荷,通过混凝土板将底部连接,可以形成沟槽,其中设置水系统作为种植箱,大小尺寸满足植物生长的所需空间,控制植物间距,然后在里面填充生物泡沫和轻质土壤,覆盖梁的上表面。除了可以形成一套树木种植网外,它还能与其他附属设施一起作为路基使用。该种沟渠设计布局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连接入口处的缓坡,能够使行人绕过楼梯,从人行道直接进入公园,有效地增强了公园的可达性。
探究公园背后的建造历程,其资金由政府和私人共同承担,其中包括达拉斯市的2000万美元债券基金,得克萨斯州和联邦政府的2000万美元高速公路资金,以及近5000万美元的私人捐款。
克莱德沃伦公园内设置了棋盘游戏区等公共设施,对拉近达拉斯市居民邻里关系,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带动了相邻的艺术区和附近电车的使用频率。作为城市中心的户外场地,公园为举办露天音乐会、时尚表演等一系列户外活动提供了场地。
在公园餐厅建设过程中,“食物卡车”作为临时使用的食品贩卖车深受市民喜爱,最终成为永久性设施。与此同时,狗狗公园和儿童公园成功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
该公园为带动达拉斯市及周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主要反映在企业数量的增加和周边城市文化团体活动的增多。研究数据显示,该公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新增税收已超过13亿美元。自2008年起,公园周边地价增值3倍以上,相邻地区的房屋租金也水涨船高,附近人口有10%左右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除社会人文领域的影响外,“在高速公路上方建立新公园”这一独特选点,带来了独特的自然环境提升功能。
以克莱德沃伦公园的植物设计为例:该园区约50%的植物是适应北得克萨斯州地区生长的乔木、灌木及观赏植物。种植床采用路基滴灌系统进行灌溉,以减少地表径流和雨水对地面的荷载。
引导共识“以整体体验为中心”
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政府部门、设计建筑行业与相关学科通过功能细分大大提高了包含城市景观塑造在内的治理效率,然而“细分”往往也带来各自为政的积弊。
自20世纪40年代末,日本在政府、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规划设计的一系列奖项。如1949年开始的“日本造园学会奖”,奖励优秀论文、著作、技术、管理和设计作品;1957年设计振兴协会设立的“好设计奖”;1959年城市规划学会设立的“规划设计奖”;1981年设立的“绿色城市奖”等。
其中,国土交通部指导推动下的“城市景观风貌奖”在整合景观建设的功能及审美理念方面,如同指挥棒一般,起到了极大作用,迄今30多年的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1年—2000年,通过“城市景观风貌百强”自上而下地评选与表彰,激励各地方政府不断地提升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品质。
第二阶段是2001年—2010年,“美丽城市景观风貌奖”及景观风貌立法阶段。2003年日本推出了“美丽国土”15项政策,并于次年颁布《景观风貌法》。该法规明确了景观风貌属于“公共文化财产”,并规定相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这10年的评奖重点明确了当代城市对“城市魅力”的价值追求。
第三阶段从2011年至今,该奖项发展为两大类,在原本的城市空间类基础上,增加了景观风貌公众活动及教育类,后者反映了景观风貌作为“公共文化财产”有别于城市其他专项的独特规律,引导各方从“条线分工”“各自为政”走向了“以整体体验为中心”的共识。
日本城市景观风貌治理经历了与私有财产博弈的艰辛历程。2004年颁布的《景观风貌法》突破困境,带来了公共治理的一系列法律授权,包括设立政府职能部门、景观风貌审议委员会、景观风貌规划、景观风貌地方法律规章、片区市民协定、项目过程协商程序等,为景观风貌量身定制了一套特有的公共治理体系。
如国土交通部规定“街道环境改善项目”经费的申请须以景观风貌的地方法律规章、市民缔结的《社区营造协定》为前置条件,景观风貌治理能力由此获得了显著提升。
2020年获得大奖的南町田格兰贝利公园地区,由市政府和私营铁路公司公私合营共同开发,政府负责整体公共空间和公园,企业负责商业设施,通过交通枢纽的改造与催化2024配资APP,使城市生活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评审专家评语是“通过对商业设施和城市公园之间连续空间的整治,为过去游客稀少的城市公园注入活力,形成了高品质城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