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乙二醇新增产能的陆续释放线下配资官网,市场供应过剩问题日益凸显。
近日,继盛虹炼化、三江化工、海南炼化等一体化装置陆续投产,全国最大天然气制乙二醇示范项目——中昆新材料2×60万吨/年天然气制乙二醇项目也成功投产,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供应过剩。
金联创化工分析师崔雪玉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乙二醇产量预计达到1407.4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19.82万吨,增幅达9.3%。2023年上半年,大型一体化装置如盛虹炼化、三江化工、海南炼化等已陆续投产,而下半年还将有很多新装置投产开车。然而,由于国内乙二醇市场供应过剩,且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行业整体陷入弱势运行状态。
隆众资讯分析师高世红也持相同观点。他告诉记者,12月,国内还有两套煤制乙二醇共计100万吨的新产能有望实现量产。考虑到同期计划检修的装置相对较少,乙二醇市场的供需矛盾预期将进一步加剧。由于市场利多因素难以显现,市场空头占主导地位,乙二醇市场的弱势格局短期内恐将难以改变。
产能过剩隐忧
国投安信期货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国内乙二醇产能进入持续高速增长期。其中,2020年产能增速最高达到近50%。尽管近两年增速降至20%附近,主要是产能基数的明显增长,实际年度投产量依旧保持高位。从产能基数看,2019年至2022年年底,乙二醇产能近乎翻倍,从1055.5万吨激增至2477.5万吨,至2023年11月已达到2800万吨以上。
高世红透露,2023年,虽然全球乙二醇扩能速度有所放缓,但仍处于高扩能周期内。预计年内海外装置有两套共计85万吨的新增产能,中国新增产能340万吨,主要以一体化装置为主。年末还将有两套煤制产能投产,但对总体供应影响有限。
在业内人士看来,市场消费量的增长和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宽带动了我国乙二醇行业的稳步发展,并加快了国产化进程。
记者注意到,,全国最大天然气制乙二醇示范项目——中昆新材料2×60万吨/年天然气制乙二醇项目成功投产,为纺织服装产业提供了新的原材料来源。另外,海南炼化80万吨/年新增乙二醇装置已于今年全面投产,并产出合格品。不仅如此,四川正达凯也宣布了年产120万吨乙二醇联产10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的开工,该项目总投资122亿元。
崔雪玉指出,近五年乙二醇产量逐年递增,但增长率自2022年呈下降趋势。他进一步解释称,2019年乙二醇产量达720.12万吨,然而大部分新增产能投产计划推迟。2020年是中国产能的投产大年,随着产能基数的提升,中国的乙二醇产量较往年有了显著的提升。自三季度开始,山西沃能、新疆天业、中科炼化、中化泉州、永城二期纷纷投入运营并实现量产,乙二醇产量出现了大幅增加。2021年中国的乙二醇产量再次提升,新增产能继续增加,且年内投产大多数是一体化装置,产能规模较大。不过,2022年,由于终端纺织行业出口情况一般,聚酯行业在年内也多次降负,导致乙二醇库存上涨,销售情况不佳,部分企业进行了转产、降负或停车检修的动作。但由于乙二醇整体产能体量相对较大,所以其产量仍持续增加。
对此,高世红表示,尽管年内新增产能扩能放慢了速度,但产能过剩仍然是市场最大的隐患。这导致乙二醇开工率长期维持在六成偏下的水平,潜在供应量较大,制约了乙二醇的向上空间。
国投安信期货预测,经过持续的高速投产后,2024年国内乙二醇新产能增速明显放缓。根据CCF的评估,预计有3套共130万吨装置投产,包括宁夏保利、裕龙石化和中化学内蒙新材料。之后还有超300万吨新装置有投产计划,但投产时间可能在2024年以后。整体看,乙二醇新装置依旧以煤化工和炼化一体化配套为主,产能增速将从20%附近降至10%以内。
利润表现不佳
自今年以来,乙二醇行业深陷困境,企业盈利难改颓势。
进入2023年,乙二醇市场表现平淡,主流现货价格始终维持在4000~4200元/吨区间,期现基差走势也缺乏明显的套利机会。
崔雪玉表示,近两年来,上游原料持续保持高位,乙二醇不涨反跌,长期维持在历史低位徘徊,经济效益偏低。2023年,主要工艺石油一体化的年均利润为-175美元/吨,较去年虽然有所好转,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在此背景下,市场逢低买盘兴趣提升,为乙二醇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力度,空头趋势暂难形成。
国投安信期货方面于也表示,近两年以石脑油为原料生产乙二醇的工艺路线陷入长期深度亏损状态,按照海外市场价格折算,单吨亏损维持在200美元/吨上下。除了供应增长而需求偏弱造成的过剩压力之外,还与其在炼化一体化企业中有重要的作用有关,即消耗乙烯。这也是成品油盈利大幅回升背景下,炼厂物料平衡与综合利润考量的结果。
事实上,受原材料价格高企、新增产能集中投放等利空因素影响,近两年乙二醇企业的盈利情况并不乐观。
以丹化科技(600844.SH)为例,该公司是专注于煤制乙二醇产业的新型化工企业,设计产能为年产乙二醇22万吨、草酸8万吨,其中乙二醇是其主营产品。
,丹化科技三季度业绩公告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约6.5亿元,同比减少14.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1.76亿元。此外,丹化科技2022年度业绩净亏损2.93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81.52%。
丹化科技方面表示,市场整体下跌,煤炭价格亦呈现高位下行走势。从供应方面来看,上半年进口量不高,国内大量新产能投产虽受限于效益问题产能利用率不高,但依然给予本就疲弱的市场很大冲击,港口库存整体呈缓慢而艰难的下降走势。需求方面也同样疲软,终端市场需求欠佳,工厂外销压力较大。
自给率提升
长期以来,我国乙二醇需求量远大于产量,以至于依赖进口来填补需求缺口。
不过,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国内新增乙二醇产能主要以产业链一体化为主,其优势让国内产能不断代替进口。
以盛虹炼化为例,该公司一体化装置投产后,不仅实现了聚酯化纤上游PX和乙二醇原料的自给自足,其上下游产品结构也十分合理。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园区内石化企业以及盛虹炼化的下游产品对炼化产品消化比例高,这种区域、产品和生产工艺的高效协同与配套优势带来了成本优势。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乙二醇油制企业多为中石化和中石油等国企以及民营大炼化一体化企业,乙二醇更多作为炼化副产品,因此这些企业抗压能力相对较强。
随着国内优质乙二醇产能的持续增加并逐步取代进口产能,我国乙二醇行业对外依存度在近年来整体呈现出明显下降态势。
国投安信期货表示线下配资官网,国内新产能的持续快速投放导致乙二醇的自给率明显上升,对外依存度也从历史上的70%降至目前的约30%。其中,东北亚作为我国乙二醇传统的进口来源地在近几年贸易量下滑明显,主要是由于国内更具优势的炼化一体化大装置对海外落后的小装置的挤出明显。今年以来,中国台湾省的多套装置停车或者降负运行,日韩装置也存在停产或者转产环氧乙烷(EO)的情况。但中东和北美地区货源的占比在逐年上升,主要由于其当地廉价的轻烃原料带来的成本优势。